束缚孩子想象力的根源究竟是什么?
孩子缺乏想象力,作为一名小学教师,我对此深有体会。 不少教师一直奉“标准答案”为圣经,根本就没想过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。比如,有的教师指导学生看图说话时,根本就不让学生自己说,直接写一句话让学生抄在练习册上。我还曾经看到有个班几十个孩子的考试卷上,补充完成句子雷同到不差一字:(红红的)太阳(慢慢)地(从东方)升起。 而孩子们平日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呢?他们一天到晚都在为作业奋斗,到了学校要赶紧背书,回家后还有一堆家庭作业,星期天也难得轻松。整天被圈在狭窄的空间里、被拴在作业本上,如此单调乏味的生活,孩子哪还有想象的机会? 即便孩子有闲暇,又多被电视抓了去,眼球完全盯在五彩缤纷的图像上,耳朵里灌满了大呼小叫的声音,电视在替孩子想象。而能安安静静读课本之外图书的孩子少之又少,读书是需要想象的,于是想象就比熊猫还珍稀了。 时间被挪用、空间被挤占,孩子的思考总是以作业为中心,视野仅限于课本或电视,想象力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。想象力的重要性无须我饶舌了,我只想说,如果顽固地不肯给孩子们一些时间和空间,不给孩子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由想象,看上去是孩子没有浪费时间。但失去想象力,他们对未来将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,走向未来的脚步就会疲惫乏力。⑤5 解开束缚孩子的“紧箍咒” 新安县紫苑小学介红玉 从教10余年来,我发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,那就是学生越小,他们在课堂表现得越踊跃,回答问题越积极,语言表达越精彩;年级越高,他们的课堂越沉闷,越不喜欢回答问题,发言也显得单调乏味。如果不考虑学生因年龄增长而产生的一些心理变化,那么,是什么因素导致孩子们灵动思维的停滞和丰富想象力的消失? 细思之,作为教育者我们是难辞其咎的。每一个孩子的头脑宛如一方无际的天空,原本都蕴藏着无尽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力。但是,我们给他们的是什么样的教育呢?抬头俯首,尽是我们规定的一条又一条的禁令:不得在课堂上随意说话、不得在校园内追逐嬉闹、不得阅读与学习无关的书籍……甚至有的学校连学生穿什么样的衣服、留什么样的头发等也有详细规定。 固然,这一个个“不”字的确让孩子们的学习和纪律好了很多,进而让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很多。可是,在这一条条禁令之下,他们体验生活的实践没有了,动手尝试的机会没有了,大胆想象的潜力没有了,异彩纷呈的个性没有了。于是乎,他们思想的棱角被磨平了,他们思维的源泉被堵塞了。这样的禁令宛如枷锁,锁住了孩子那大胆的天性和丰富的想象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“六大解放”:解放学生的头,使他能想;解放学生的手,使他能干;解放学生的眼,使他能看;解放学生的嘴,使他能谈;解放学生的空间,使他能够实践;解放学生的时间,使他能干自己想干的事情。陶先生的这“六大解放”提醒我们:要对孩子少一些“这不行”、“那不能”的禁令,多一些“试试看”、“你能行”的信任和鼓励,多一分肯定和尊重。
页:
[1]